孩子如何探索世界(上)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孩子如何探索世界(上)
—–對于0-6歲的孩子,過早過多讀書反而阻礙孩子語言的發(fā)展
除了對物質的探索以外,0-2歲的孩子,還暴露在語言的環(huán)境之下。兒童的語言是在與情感相融的生活情景中學到的,這樣發(fā)展起來的語言才不是干巴巴的詞句。比較好的發(fā)展狀態(tài)應該是,當他們嘴里說出某個詞的時候,他們內心會同時出現跟這個詞有關的感受和情感。環(huán)境中的物質通過兒童的感覺器官,最終升華為兒童的精神,然后以語言的形式被兒童表達出來。兒童利用這樣的語言與他人溝通和表達自己。所以學習語言發(fā)展的過程實際上是全方位的精神形成的過程。這個過程伴隨著孩子對這個世界探索時所形成的心智結構,也就是每一語言所表達的內涵在孩子心中都有與之相配的事物作為支撐,如果這個支撐是現實生活,那么孩子在語言表述時就在同時出來現實生活給孩子留下的內在的信息。這樣在語言使用的過程的同時心理活動也在進行,而心理活動的內涵又與人真實生活一致,因為孩子的經驗來自環(huán)境中的真實事物,無論孩子如何以兒童的方式歪曲和誤解了現實生活,孩子在表述時大腦出現的信息是孩子曾經經歷的,經歷又是多元的,如一段情節(jié)記憶,這里面有事件的過程,有相關事物的形象,有孩子對這些事物的感受,有那些物質發(fā)出的特有的信息,這些信息與孩子本身的心智會發(fā)生互動,孩子會產生豐富的關于這一事件的感受。
如果我們把孩子跟現實生活割裂開來,把孩子的興趣過早地引向閱讀書籍,盡管孩子讀的書上面有圖畫,但圖畫不能給予孩子有關圖畫上的生物和物質全面的信息,只給了一個二維空間的,可視不可觸摸的,而且被畫家和作家改變了的事物信息。當我們把孩子用來與真實事物互動的時間拿來去做了這種單純閱讀的事情,閱讀的內容又不是孩子可以從新鮮的生活中自主提取的內容,(書是作者加入自己思想的精神創(chuàng)造物)孩子只能吸入二手原料,這樣的東西給孩子多了,由于孩子缺乏現實生活作為支持,造成他們在表述時,大腦出現的內容可能就會是閱讀過的各類作者的思想片段的再創(chuàng)造,也就是孩子在幻想,但幻想的是自己的幻想。由于孩子還沒有成長起強大的意志力來掌控自己的思維,與現實互動不夠,讀書看電視看電腦等間接經驗過多,孩子可能會出現不在人間的狀態(tài)。也就是思想不在現實,感覺和意識在自己的幻想中不在當下的生活中,孩子跟自己環(huán)境脫離,無法與環(huán)境互動。我們管這種情況叫做“精神漂移”。
“精神漂移”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孩子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長時間走神,在正進行的群體活動中,在正進行的工作中,在正吃飯的過程中都會發(fā)生長時間走神的現象。在孩子走神時如果你跟他說話,孩子也在跟你說,但孩子所說的內容就不知來自哪里了。想象是好的,但如果孩子過分想象,而且想象的材料過于與地球無關,這就會影響到孩子作為一個人類的正常發(fā)展。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心理官方網:?http://www.jixiaozh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