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可以推薦的童書(下)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有哪些可以推薦的童書(下)
這套書一共有五本《看!身體怎么說話》《看!畫家也會捉弄你》《看!各種角度看名畫》《看!線條怎么說話》《看!觀察畫里的光》,作者是不僅懂藝術更懂孩子的有趣的人。一天早上,我家哥哥在書上看到《美國式哥特》這一幅作品,引發(fā)了中斷早餐的討論,這兩個農夫農婦和哥特有什么關系?哥特到底是什么意思?什么樣風格?書上的文字部分里有提到去尋找畫面里那些向上的長長的線條,弟弟對這個很感興趣在農夫臉上找到好多縱向的皺紋,和哥哥一起又去搜了搜哥特的建筑圖片以及延伸的視覺設計,沒什么結論,關于哥特的印象估計是有了。這本書上的開腦洞引導換個角度看換個方向去思考,其實就是一個引子,能引發(fā)孩子更多的探究才是真道理,只要想我們總能找到更多的信息和資料去不斷深入這個過程。不要被任何夸張的“神化”言論所誤導,反倒是有機會去美術館看看,近距離地觀察畫面、材質、肌理這些印刷永遠無法達到的效果。就像網絡買書再方便折扣再多,有機會還是要帶孩子去書店自己逛自己選,這個體驗對全方位吸收的孩子來說是個極珍貴的過程。
和孩子一起補補藝術史
選一本好書并且長期放在沙發(fā)上,對于自己缺失藝術教育的父母來說,還是很想在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中能夠“補上”這一課?!皩W霸”如我,當然理解你。在和很多藝術專業(yè)背景的媽媽深入溝通之后,我決定隆重推出這本低調實用的書,品質保證的正經《DK少兒美術大百科》,我就不哭訴這個名字有多l(xiāng)ow了,好像還是英文名Children’s Book of Art更貼切。是的,為了能夠當之無愧地良心推薦,我買了中英文兩個版本!因為中文版號稱專門填補了增加了中國的部分,基本是胡扯,人家英文版本來就有的,我逐一對過,內容是完全一致的。中英文都有的好處其實是可以快速查到比較正確的不同專有名詞的翻譯,挺方便的。這本書編寫的框架非常實用,有介紹藝術家作品、故事、放大的局部可以細看;還有創(chuàng)作技法的解讀這個效果到底怎么做出來的,技法后來又怎么發(fā)展了;主題,不同時期不同風格同一個主題的呈現(xiàn),比如“名作中的夜”這個主題,可以看到梵高的《星夜》和愛德華霍普的《自助式餐廳》一起出現(xiàn)。這位在北美做藝術教育的朋友用這本書作為自己的“教學參考”,因為極其”實用“這本書深得她的厚愛,以此為基礎和主線給孩子們既補了藝術史,又有了創(chuàng)作的主題,關于激發(fā)還有很多的探討,對于初學者非常地實用、有引導意義。孩子們們喜歡巖洞藝術繪畫的起源那兩頁,一頭巖洞壁畫的野牛說“我們在這里等了15000多年”;還喜歡模仿埃及壁畫的人物跳舞;看到波特羅畫的胖女孩也會記得我們看過這個展覽……你怎么用其實你說了算!亞馬遜的英文版讀者有介紹說建議年紀稍微大一點再讀,比如9歲以上,我覺得不管孩子幾歲,家長可以買來自己先讀讀,不同年齡的孩子看到的重點不同,這本作為鎮(zhèn)宅的一本美育書是可以時時翻看的靠譜投資。想象有這么一本正經書,放在沙發(fā)上,坐下之前要挪開的時刻就沒準打開翻上一頁,我們作為非藝術背景的父母也可以慢慢找到些感覺。在這個共同閱讀的過程中發(fā)生的一起談話、交流、互動、創(chuàng)造,都如此寶貴,你和孩子有愉悅的經歷,很重要。我家娃小時候去美國社區(qū)圖書館這類書也很多,我也急著給他找來梵高莫奈達芬奇……小小的中英文都不利索的娃卻指著梵高的畫說“ugly”……隨著對兒童理解的深入,我深深地松一口氣,其實有幾個成年人對著印刷的畫冊真的就由衷地贊嘆“畫的好美哇”。不管是安迪沃霍爾還是杰克遜·波洛克,非洲的還是日本的,不要有分別心,就和孩子一起開放地去了解不同時期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超越畫面去探尋藝術是如何以及是為什么被創(chuàng)造的,思考和探究藝術對當下生活的意義和連結,激發(fā)孩子去創(chuàng)造他們自己的藝術和自己真實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