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話孩子為何變不乖(下)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聽話孩子為何變不乖(下)
2.兩面派型
小學老師一般都有這個經驗,從三四年級開始,班里明顯地就會出現幾個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孩子。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的演技不是那么純熟,不僅老師能看出來,同學也能看出來。家長相比老師要稍顯遲鈍一些,可能是沒有別的孩子作比較,常常覺得自己的孩子挺好的,卻不了解孩子在外面的表現情況。學齡前的孩子也會有類似兩面派的表現,例如在家里很橫,在幼兒園很乖;或在父母,面前一個樣,在陌生人面前一個樣。這些表現是孩子自然發(fā)生的,不是兩面派。兩面派行為是上學后,孩子有意識地、主動地在不同場合為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故意表現出來的言行,有很大的虛假、偽裝成分。兩面派的孩子的成長是扭曲的。因為他們往往是既得利益獲得者,受到了正向強化,將來很難改掉。如果隨著閱歷和知識的增加,他們的價值觀形成也受到了各種負面的影響,這種孩子很可能變成偽君子,自私的鄉(xiāng)愿,甚至發(fā)展出分裂的人格。也有的孩子,一直處于糾結之中。討好別人的行為不情愿,表現真我時又要拿捏好分寸,不能太原形畢露,照樣要有防人之心,活得非常不舒展。幾千年來,中國傳統文化雖然宣揚誠信、忠義等品格,但明朝以降的民間風氣,還是以“說得冠冕堂皇,做的完全是另一套”為主。也許,這樣的人格是被環(huán)境塑造的,因而也最能適應環(huán)境。但是,為了孩子的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還是要提醒家長,警惕孩子的兩面派表現。
3.喪失“自我”型
過度自我壓抑型雖然極力壓抑,但孩子還是有個自我的,雖然這個自我可能長得不成熟,甚至偏頗。在喪失“自我”型中,太多的“好孩子”,人生被父母編劇和導演了,徹底喪失了自我。這是一個19歲來訪者親口告訴我的。她的小學、初中和高中是北京市西城區(qū)最頂級的牛校。高二的時候她因抑郁癥休學了一年?,F在馬上要高考,她又想休學。她說:“這個人生有什么意思呢?就是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結婚,生孩子,然后讓我的孩子重復我做過的一切嗎?如果人生都是這樣預設好了的,我只須去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好了,那么,我可不可以不演?”她敘述自己抑郁癥前的狀態(tài)是,“看出同學的幼稚和老師的呆板,也看出家長的很多缺點。也想跟他們對著干,反過來一想,他們也都是可憐人。不追隨他們,也不叛逆、頂撞他們,我真的不知道還有什么可以干的。于是就越來越覺得活著沒意思?!边€有一個28歲的男性來訪者,父親是知名企業(yè)家,網上一搜好幾頁新聞的那種。在他初中的時候,有一陣子很叛逆,媽媽管不了,爸爸正是事業(yè)最吃緊的時候,都管不了他。爸爸不愧是管理人才,知道如何用專業(yè)的人去做專業(yè)的事,于是請來當時著名的老師,班上多少人考上清華的那位,給孩子做一對一的輔導。
孩子說,當時確實解決了心里的困惑,非常認同老師的理念,充滿正能量地考上了高中。到考大學前,他再一次有些懷疑,因為不想考爸爸希望他學的專業(yè)。這次爸爸請了位成功學大師給他做一對一輔導。這次輔導也很成功,他說他看清了自己的使命和家族的前景,心甘情愿地報考了父親指定的專業(yè)。大學里談的戀愛被父母否定后他曾再次消沉,對專業(yè)不喜歡也令他成績很差,多次補考,差點無法畢業(yè)。這次,又是那位成功學大師幫助了他。他決定出國讀研究生,爸爸非常支持。在國外讀碩士的兩年是他最開心的兩年。他不想回家,于是又考了博士。在答辯前的一周,他突然感到極度的恐懼,雖然老師說他的論文和其他準備都沒問題,答辯一定會通過,但他仍然驚恐焦慮。一夜未眠后,他連換洗衣物都沒拿,直接去機場買票回國了。在國內被精神病??漆t(yī)院診斷為抑郁焦慮急性發(fā)作。在心理治療時,他的父親說:“可是你一直表現不錯啊,那幾次挫折也在老師的輔導下順利度過了。你幾個月前回國參加奶奶的生日聚會時,還意氣風發(fā),很陽光的樣子,多少叔叔阿姨讓他們的孩子向你學習啊?!彼卮鹫f:“我那是在演戲啊,我知道你們期待我這樣表現,好吧,我就演得陽光、積極,是你們的好兒子,是家族的未來??墒俏倚睦镎娴陌l(fā)虛,我知道自己的底細,我不相信自己是家族的未來。可是,我是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同樣不知道、不相信。”
允許孩子犯錯,讓問題成為孩子成長的契機
自我概念的清晰成形是從11-12歲開始的,自尊與自我價值的建立也隨之而來。一個一直聽父母的話,聽父母安排而沒有自我探索、自我嘗試的人,在成年后不可能完成復雜的社會功能,不可能獨立于社會。一個從小特別乖沒問題的孩子,只是出問題的時候沒到而已,要么青春期,要么大學里有了自由的時候,要么在婚戀的親密關系中。最可怕的是,等自己生了孩子,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問題暴露了出來。只是,那時的代價越來越大,而且會殃及他人,毀了孩子。
給家長的建議
1. 如果孩子該幼稚的時候不幼稚,該調皮的時候不調皮,該犯錯的時候不犯錯,請家長們一定要警惕起來,觀察一下孩子是否過度壓抑,并不開心;
2. 檢討自己是否特別害怕孩子犯錯誤?是否因為自己怕麻煩或者愛面子,所以不允許孩子犯錯誤?
3. 檢討自己是否對“孩子的錯誤”看的過于嚴重,因此在孩子沒犯錯誤時過于焦慮,犯了錯誤后又過于恐慌?
4.家長要提升自己的認知和應對問題的能力,要透過問題看發(fā)生了什么,幫助孩子擴展認知,學會辦法,增加智慧,磨練人際關系,讓問題成為一次次成長的節(jié)點,發(fā)現并利用問題背后成長的契機。
鄭重的聲明:本網站中轉載的一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覺侵權,一定在第一時間刪除!衷心感謝原作者!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輔導)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網:?http://www.jixiaozhu.cn
企業(yè)微博網:?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網:?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機構地址:廈門思明區(qū)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
溫馨提醒: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本版案例細節(jié)均經過處理,請不要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