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糾正孩子重口味習慣?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如何糾正孩子重口味習慣?
我們都知道,孩子是天生的小吃貨,他們對于那些又香又辣的食品,往往都是無法抗拒,可是,這些食品又往往添加了許多調味料,不適合給孩子吃,這也就使得他們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只能夠看著香辣食品“望梅止渴”。前段時間,有位網(wǎng)友在社交平臺上上傳了一段有趣的視頻。視頻中的1歲小女孩,正眼巴巴地望著家里的小姨吃辣條,看著小姨一口接一口地吃著手中的辣條,小女孩瞬間被饞出了表情包,一邊咽口水一邊用眼神無聲地“暗示”小姨。可惜的是,小女孩最后還是因為年紀過小,不能吃辣條,眼睜睜地看著小姨把這一整包辣條吃完。雖然說小姨給小女孩當眾“表演”吃辣條的有點不太合時宜,但對于辣條這種重油重辣的食品,確實不太合適給孩子吃。話雖如此,不過許多家長還是會在孩子眼巴巴的渴望眼神中敗下陣來,給孩子投喂一些不適合他們吃的零食。那么,當孩子長到幾歲的時候,才能夠吃這些帶有調味料的食品呢?總的說來,在寶寶1歲之前,最好還是不要吃調味料。雖然說寶寶6個月之后,家長就可以給他們添加輔食了,但是這并不代表孩子就能夠吃糖、鹽以及蔥姜蒜這些調味料,為了寶寶的健康著想,還是提倡零添加原則,等到寶寶稍微長大一些之后,再逐漸往寶寶的輔食里添加調味料。
至于寶寶1歲之前為什么不能吃調味料這個問題,其實是因為以下這幾個原因:
1、 刺激孩子的腸胃
有些調味料自帶辛辣、麻辣等屬性,比如說胡椒、花椒、桂皮、八角等等,而辣其實又是一種痛覺,對于從沒有吃過辣的孩子來說,吃這些調味料會對他們的口腔、腸胃造成較強的刺激性,如果攝入量過多的話,還會有灼燒感,甚至是拉肚子。
2、 養(yǎng)成重口味的飲食習慣
喜歡吃辣的人,多半都比較喜歡重油重辣的食品,如果寶寶在小時候就養(yǎng)成了這樣的飲食習慣,將來想要改正過來就不容易了。屆時,孩子對于清淡口味的菜品,會出現(xiàn)挑食的情況。當然,這并不是說,孩子一點也不能吃刺激性的調味料,而是指在給孩子的飯菜中添加調味料的時候,要循序漸進。一開始,家長可以在孩子的飯菜中添加一些氣味沒那么濃重的調味料,比如蔥、姜、蒜等等,等到孩子能夠完全接受這些調味料的時候,再給他們嘗試花椒、胡椒、桂皮、八角等等。有的時候,孩子可能無法適應這么清淡的口味,家長則可以借助一些天然的蔬菜瓜果,來給孩子進行簡單的調味。比如說,酸辣口感可以用西紅柿進行替代,而辛辣口感則可以用辣度較輕的彩椒進行替代。后期,家長還需要根據(jù)不同孩子的接受度,來不斷調整專屬孩子的調料表,直到孩子能夠適應大部分調味料。
文轉自:鮑秀蘭診室的博客
鄭重的聲明:本網(wǎng)站中轉載的一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覺侵權,一定在第一時間刪除!衷心感謝原作者!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15305020431
廈門心理咨詢-官網(wǎng):?http://www.jixiaozhu.cn
機構地址:廈門市思明區(qū)湖濱北路世紀海灣巴黎樓19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