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站在孩子立場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父母要站在孩子立場
1.莉莉從幼兒園回家后,打開電視看精彩的動畫片。媽媽在廚房忙乎一家人的午飯,做好飯菜后,叫道:莉莉,吃飯啦。莉莉不理睬,像沒聽見似的,專注地看著動畫片。爸爸盛好飯菜,擺上筷子,又叫道:莉莉,吃飯啦。莉莉“嗯”了一聲,連身體都沒轉一下,依然目不轉睛快樂的沉浸在動畫片故事里。媽媽又叫道:莉莉,快來呀,飯菜要涼了哦,你最愛吃的烤雞翅,你不來就被我們全吃光了啊。莉莉頭也不回地說:我不要吃飯,我要看動畫片。又過了五分鐘,莉莉絲毫沒有去吃飯的意愿。媽媽忍不住生氣了,對一旁的爸爸使了個眼色,爸爸趁莉莉不注意,啪的一聲,把電視關掉了。莉莉立刻大哭大叫起來,不管媽媽怎么說,莉莉都聽不進去。最后爸爸狠狠打了莉莉屁股兩下,才把她押到餐桌旁。但莉莉是含著眼淚吃飯的,一家人也都吃得不是滋味……父母不愛看動畫片,孩子愛看;父母按時吃飯,但孩子卻不在乎。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喜好,讓她我行我素,繼續(xù)看電視呢?還是采取強硬態(tài)度制止孩子的電視癮呢?很多家庭都遇到過類似的問題,有的父母為了避免哭鬧,安撫孩子,干脆把飯菜端到茶幾前,讓孩子邊看邊吃。這種做法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
這個問題,還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呢?
我們可以讓孩子做出選擇:要么再看兩分鐘動畫片,就過來吃飯。要么,把動畫片暫停,馬上來吃飯,吃完飯,還能接著把剩下的動畫片看完。父母站在孩子角度思考,讓孩子自己做出選擇和決定,這樣,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溝通更容易。相比兩敗俱傷,選擇皆大歡喜,不更好嗎?
2.周末,送女兒去學鋼琴。早到了五分鐘,上一個小班的電子琴課還沒有結束,他們有父母陪練,我們只好站在教室門口等候。怎么這么簡單的樂譜,你就不會彈呢?老師剛講了F大調,你怎么就不知道在哪兒呢,黑白鍵都按錯了,在這兒,這兒,你眼睛看不見嗎?真是笨死了,在家練了多少遍了,這一段還沒彈熟呢!扎心刺耳的聲音傳來。原來,是一位陪練媽媽,正劈頭蓋臉的批評自己的兒子,小男孩四五歲的模樣??此菤饧睌牡臉幼樱迪溆縿映鲆还伞昂掼F不成鋼”!小男孩開始不耐煩,小聲慫了媽媽幾句。后來,在媽媽唇槍舌戰(zhàn),連環(huán)轟炸下,一直耷拉著腦袋,不再還嘴,不再吭聲了,只是小聲抽噎著。后來,聽別的家長說,她兒子其實不喜歡彈琴,很喜歡下棋??蛇@位媽媽喜歡彈琴,認為只要兒子好好彈,好好練,早晚也會喜歡的。她認為學琴比學下棋重要,每周都逼著兒子來學琴。這位媽媽,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無法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要。與孩子發(fā)生不同意見時,只許自己發(fā)布命令,不許孩子表達意見。時間久了,孩子幼小的心靈,被媽媽以愛的名義褻瀆??上攵L大后的孩子,怎么會跟媽媽有更好的溝通呢?人們常不自覺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歸屬到別人身上,以為別人也具有相同特征,心理學家把這種現(xiàn)象叫做“投射效應”。投射效應提醒我們,父母和孩子對很多事情的看法和感受可能截然不同。父母不應該主觀地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在非原則性的問題上,父母不必強求孩子,而應該盡量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
《自由論》中提到:只知己而不知彼者,對己亦知甚少。在學琴之前,如果先征求孩子的意見,表明自己的想法,然后與孩子商討合理的解決辦法,同時根據(jù)孩子的特點、條件、予以恰當?shù)闹笇?,孩子也不會學的這么吃力,更不會像她說的這么“笨”。
3.在商場,兒童娛樂休閑區(qū)一角。佳佳看見好多小朋友在畫畫,也擠了進去……一會兒,只見另一個孩子捂著鼻子哭著跑過來,指著佳佳說:他打我,我的鼻子給他打疼了!
佳佳的爸爸跑去,把他一把拉出來,質問道:你干嘛打人家?佳佳辯解說:那他干嘛不讓我看?“不讓你看就可以打人啦?”爸爸氣惱地在佳佳屁股上打了一下,佳佳大哭起來。這時,媽媽來了,把佳佳拉到一旁,抱在懷里:好了,先冷靜一下。我知道你現(xiàn)在很生氣,那你把事情經過告訴媽媽,讓我知道你為什么生氣好嗎?佳佳漸漸冷靜下來,告訴了媽媽原委。原來佳佳在看別人畫畫時,高聲指手畫腳,另一個孩子想把佳佳趕走,于是用力推搡另一個小男孩。小男孩伸手去擋,不巧撞在了那孩子鼻子上。于是媽媽對佳佳說:我知道你生氣的原因了,別人不讓你看畫畫是讓你很生氣,但是你大聲說話也會打攪別人。我覺得如果你看人畫畫的時候比較安靜,應該會受歡迎的,你說呢?小男孩點了點頭。
媽媽又說:如果你想繼續(xù)去看畫畫,那么應該向被你撞疼鼻子的人道歉,也許別人會歡迎你的。
佳佳說:好吧,我試試。
佳佳媽媽的行為,就比爸爸更善于理解別人的感受。最后,與孩子溝通有效,兒子心滿意足的接受了媽媽的建議。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換位思考,總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一樣的生活環(huán)境,不一樣的性格造就了不一樣的思考角度。
不以父母之心,度孩子之腹。
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煩的人,那么你就會感到心煩。
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愛的天使,那么你就會變成快樂的天使。
《藝術與生活》中講到:如果我們了解別人也像自己一樣,那么對最可譴責的行為,我們也會感到應該寬容。人和人各不相同,如果以己度人,經常容易發(fā)生判斷錯誤。作為父母,要設身處地理解孩子的感受,同時教孩子學會設身處地理解別人。
4.我的女兒,今年上初中。
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她書房里的一個抽屜,加上了一把嶄新的鎖。當時,我想起了自己十一二歲時的心理特點,處于青春期的孩子,肯定有自己的小秘密啦。我參照孩子這個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理解了女兒鎖抽屜的想法,從而沒有大驚小怪。后來,女兒見我對她鎖抽屜一事,不聞不問。有一天,干脆當著我的面,打開抽屜讓我看,原來里面就是幾張漂亮的小卡片而已。換個角度看問題,換個位置來思考。所以說,作父母的,要學會換位思考,把自己放到孩子的位置上去考慮問題?!皳Q位思考”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伴隨在我們的左右。
兒童的內心生活時刻給我們帶來滿意和不滿意、高興和苦惱、憂愁和歡樂、疑惑和詫異、寬慰和憤怒。在兒童世界給我們帶來的極廣闊的情感領域內,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興的和傷心的曲調。善于認識這種和諧的樂聲,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飽滿、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條件。換位思考,是一種人世間最好的思維方式。父母懂得換位思考,才是孩子最大的福氣。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輔導)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網:?http://www.jixiaozhu.cn
心理健康網:?http://xmxljg.com
企業(yè)微博網:?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網:?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機構地址:廈門思明區(qū)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
廈門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尊重您的個人私密,使隱私權得到充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