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罵教育對孩子的傷害

122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打罵教育對孩子的傷害

 

中國有句俗語:棍棒底下出孝子!曾經經歷過父母打罵的家長,沿襲了上一輩的教育方式,也會采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有些家長也認為,打罵孩子是為了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只要出發(fā)點是好的,那么就理所應當。然而,教育孩子還是需要講求方式、方法。打罵教育不可??!以下歸納總結了父母打罵教育孩子的幾方面原因:

 

1.傳統(tǒng)教養(yǎng)觀念

 

不可否認,傳統(tǒng)的教養(yǎng)觀念對我們仍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因為在傳統(tǒng)觀念中,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就是上對下,并沒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處的概念。傳統(tǒng)文化的尊重多放在平輩的相處上,但在親子關系中卻十分欠缺。

 

2.自我情緒管理不佳

 

如果家長的心智不夠成熟,那么對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壓力與包袱。當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或挫折時,有些家長就容易把怨氣發(fā)泄到孩子身上。當家長對自己生活或工作的期望無法滿足時,就更希望孩子可以完全按照他的指示來行事,一旦孩子的表現不能令家長滿意,那么家長多半會打罵上前。

 

3.熟悉的成長經驗

 

由于沒有及時接受新知識,或是經驗不足,所以有些家長就直接就套用原來父母的管教模式,只要不順父母的意,就會受到這樣的打罵處罰。因此,當他無法使自己的孩子照他的方式來做事或生活時,也就喜歡用最熟悉的方式管教孩子。

 

4.尋求快速方便的方法

 

有些家長懶得思考其他的方法來管教孩子,認為打罵教育最方便,見效也最快。因此,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處罰孩子。

 

打罵教育有什么危害性呢?

 

1.打罵教育是中國傳統(tǒng)專制家庭制度的殘余,會對青少年身心造成嚴重摧殘。打罵教育,也是一種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僅不會使孩子成才,而且還有可能釀成家庭悲劇。

 

2.打罵孩子不考慮孩子的需要與特點,一味地從自我出發(fā),不允許孩子有半點差錯或異議,使孩子感受不到親子之情和慈母之愛,使孩子處于不安和焦慮之中,體力智力發(fā)展受到不良影響。

 

3.由于得不到應有的愛和支持,孩子往往形成冷漠、孤僻、仇視、攻擊、自信心差等心理問題,并且這些心靈創(chuàng)傷,往往會成為日后不良行為甚至犯罪的根源。

 

4.打罵孩子造成終生遺憾的事情時有發(fā)生,孩子不堪忍受上吊自殺的有之,離家出走的有之,父母失手打死孩子的有之。

 

5.打罵從表面上可以使孩子暫時克服自己不正確的欲望和控制不正確的行為,但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弄不好還可能使孩子養(yǎng)成說謊的毛病,變得陽奉陰違,父母面前不做、背后做。孩子幼稚無知,分不清善惡好壞,也沒有堅強的性格,父母就要耐心細致地教他學會分辨,積極地啟發(fā)和引導。

 

6.打罵會污辱孩子人格和扼殺孩子個性,會使孩子反感、對立,還容易使孩子喪失自尊心,失去生活支柱,逆來順受,畏首畏尾。長大后不能獨立自主,凡事都要依賴他人,容易形成“隨風倒”的性格。

 

7.孩子是父母無能和缺乏修養(yǎng)的表現,還可能引起孩子對父母的蔑視,降低父母的威信。有的孩子在腦子里根深蒂固地形成“你有錯,我就打你”的觀念后,他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其他孩子,還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下一代,將來會成為權威型、暴力型的父母。

 

8.是對孩子行為后果的一種不良處理方式,父母目的是為了使孩子克服缺點、糾正錯誤,幫助他們分清是非,明確努力方向。但是,打罵本身并未指明什么樣的行為是正確的,應該的,與之相伴隨的常常是孩子的消極情緒。因此,父母教育孩子要做到有理、有力、有效、適度、適時。

 

9.打罵教育,是一種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在現代的家庭中,應該避免出現。

 

父母怎樣取代打罵的教育方式?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計的同時,父母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學校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2.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父母,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打罵。此時,父母應該先冷靜下來,嘗試來傾聽孩子耐心,問問孩子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當父母的心思已經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fā)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3.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些父母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來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zhí)、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父母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

 

4.對孩子放下身段

 

有些父母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tài)度來對待孩子。對此教育專家建議,父母要對孩子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作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5.同孩子做協(xié)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父母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xié)商,各退一步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6.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父母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父母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父母要暫時離開現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談心。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輔導)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網:?http://www.jixiaozhu.cn

心理健康網:?http://xmxljg.com

企業(yè)微博網:?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網:?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機構地址:廈門思明區(qū)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

廈門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尊重您的個人私密,使隱私權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關文章

時間 : 2019-01-27
標簽 : ,,,,,,,,,,,,,,,,,,,,,,,,,,,,,,,,,,,,
分類 : F 青少年心理,G 學習力提升
評論 : 0條

= 14 + 11

?